屏東鄉牡丹村高士國小
日期: 2015年11月23日 至 2015年11月27日
刺繡傳播教學之緣起
長久以來一直想做刺繡推廣的工作,直到2010年自工作崗位,進入半退休狀態之後,我才真正有時間認真執行起來。我稱將這種推廣視為是「播種」,以傳習刺繡來做社會公益。其方向定為:– 以刺繡發展第二專長;以刺繡做為心靈治療;提倡全民休閒工藝;和發展傳統刺繡為創意產業等四個目標。教學方式重在啟蒙,希望傳習刺繡的好處,如種子播在學習者心中般,期待將來可以收穫,前述的四個目標。
由第二專長到創統創意產業
現代教育中缺了刺繡工藝這門課,學童正可趁機發展出課業以外的第二專長。始學,可以認識文化傳統,入門後,可以調劑身心,精進後,可以作為職業。中華文化自周朝以來,專精織繡以養家活口的歷史紀錄歷代綿延。再深入刺繡的天地時,還可以做刺繡歷史的研究,做刺繡的藝術創作工作,甚至以創新傳統刺繡,發展出創意產業。
全民休閒工藝有益身心健康
刺繡有其他美術類達不到的美,美就美在針法的組織上,假使不要以農業社會女紅的概念來思考,逐漸由簡而繁慢慢學習刺繡,其實可以讓人透過 「手動牽動腦動」 ,以心手相連的辦法,把好技藝慢慢發展為一種全民的益智休閒工藝。另外,現代人工作壓力大,刺繡可做為解壓妙法。人只要專注於針與布之間的運作,全神貫注於上下針的動作,精神便能暫時摒棄雜念,除去心中煩惱。將心靈寄放在刺繡上時,心有寄託,便能解去焦慮偏激,無形中可以化解許多的社會問題。
教學方法
心手相連的刺繡新概念
在講求快速的現代生活中推廣刺繡,先決條件就是設計出符合現代社會與時代精神的簡易刺繡入門手法,即我個人強調的心手相連新刺繡的方式。
刺繡的教學目的是用來鼓勵學員的,而不是以刺繡的難度來挫敗學生的心靈,因此每堂課只專注的教導一兩種針法,並透過簡易的設計圖案,引導每個學員在很短的時間裡學會針法,手腦並用地完成一件自己的作品,穫得精神上的滿足。
課程的重點在於「學習過程」重於「學習成果」。要求學生,腳踏實地的學,靠自己完成作業的「學習實踐精神」,並從做刺繡的過程裡,體會到「動手用心」與「善用資源」的原則。
11月23日(周一) –天氣晴朗
我已於23日之前提早到達高雄,以備23日早晨,讓家住高雄的友人蔣妙雨開車載我出發。座車開出高雄,穿過屏東市沿著鵝屏公路,轉入199省道,經車城鄉四重溪,石門古戰場,約莫走了三
個小時抵達牡丹鄉的牡丹水庫,過小紅橋,就看到高士路的指標了。本以為高士路29號的國小馬上在望,哪曉得開了20分鐘還是山路,且沒看到任何指標,手機電訊也不通,想必走錯了方向,趕緊折回,還好陳文瀚老師即時託林老師下山帶路,我們跟在林老師摩托車的後頭,開了40分鐘左右,爬過兩座山頭,才終於到了風光明媚如世外桃源的高士國小。
到校拜見王英明校長,方知校長任職的四年來,篳路藍縷帶領老師們為學校建立電訊系統、建設任職老師的新校舍、設立旅人(童軍)學苑、鼓勵學生除了學業外,還要發展原鄉學童的體能、歌唱、舞蹈等強項。
在全校師長如此不畏困難、不怕多做事的精神鼓勵下,高士的學生在校外比賽中屢屢得獎,我們也才有機會到學校上幾堂,正規課業之外的刺繡課。
11月24日(周二)– 天氣晴朗
前一夜風很大,雲層快速飄動,蔣老師和我擔心隔天下雨就看不到每周二的升旗典禮。還好清晨大霧後陽光露臉,典禮如常。
升旗典禮時高年級學生穿著族徽背心,低年級與幼幼班則穿上自家特製的族群禮服。一年級一列隊,整齊排列,服裝美麗,叫人看得目不暇給,忍不住拿起相機忘情拍照。
下午低年級學習的是製作這個小掛飾。
其繡法解說如下:
1. 先繡一條線,再繡垂直線。
2. 又繡垂直線,完成「口字」形圖案。
3. 如圖5,繡出「田字」形圖案,
4. 如圖6及 圖7 ,繡三條直線,將正方格隔成「三角形格子」
5. 然後再在每個三角形圖格裡繡出相同的繡法,每個格子繡滿後便會呈現如圖的「雪花紋」圖案
現在將上面的解說以圖示的步驟,圖解如下:
圖1 →圖2→圖3→圖4→圖5→圖6
圖7→圖8→圖9→圖10 →圖11
由圖8開始,即將要繡「網繡」的圖格。
所謂的網繡,就是在相同架構,例如三角,正方,菱形,毬紋(圓形) 的幾何紋格裡,繡相同的幾線條,而形成的紋案統稱為「網繡」。
繡法
「開口鎖繡」 (Fly Stitch):
出針之後,另一個點縫一針,然後下針鎖住「V」字形的線(請參考雄獅美術出版,拙著 《刺繡針法百種》第63頁),繡法如圖所示:
注意事項
圖8的格紋中指示,1為「出針」的地方
,2為「入針」的地方 然後下去的針,再由三角形的「中心點」出來,然後由標示3的地方下去。如此完成了一個三角格內的「開口鎖繡」繡法。
,2為「入針」的地方 然後下去的針,再由三角形的「中心點」出來,然後由標示3的地方下去。如此完成了一個三角格內的「開口鎖繡」繡法。
其他三角格子的繡法皆相同,繡時等同做針法的練習。只是繡時需先想一想,怎麼繡能省線材。例如,圖8中標示3的地方「下針」後,我們由緊靠著其旁的角落,標示4處「出針」來接著繡下一個格
子,如此不將線線在繡片的背面繞路,便能檢省線材,也節省繡製的時間。
替代辦法
低年級的童學在做「開口鎖繡」時,發生了些問題,以他們的年齡似乎尚難理解「開口鎖針」,因此臨時改用三個直針來替代困難度稍高的繡法。
他們能夠繡直線,已學過繡三角形與正方形,懂得三角形的中心點,因此替代的辦法就是,請他們把針由三角形的角落出針,出針後往「中心點」下針,繡出一條直線。以「角到心」的口訣來繡所有的三角格子的
方法果然奏效,慢慢的就繡出紋案來了。
也許等他們繡得熟練之後,便能體會「開口鎖繡針法」的方便性,也能學到「省線」,「省時」的方法。
教學的重點
教低年級刺繡的重點,不在技術傳承,而在學繡的「聚精會神」,及「自我完成」的責任。能「完成」表示能理解事理,克服困難。能自我完成一件事,便能得到學習的快樂及鼓勵,也能增加學習者的自信心。做刺繡的重點不在難倒學生,而是希望學生透過刺繡的學習以得到完成的「自信和快樂」。
11月25日(周三)– 早上天晴傍晚微雨
晚晴的早晨山嵐散去,太陽又高掛,趁著沒有排課的上午,林老師託請返鄉青年王嘉柔小姐帶我們拜訪了高士村的金工教室《鑫工坊》。作坊裡的設施一應俱全,而且陳列了許多學員的作品。瀏覽作品區時蔣老師收藏了一件鈴鐺配飾,我則選購一件青銅/紅銅為戒托,鑲嵌了樹脂戒面的戒指。美觀大方的戒指剛好是嘉柔的習作。我們各有所獲,開心的帶著紀念品道別。然後信步走入山路,遊覽山景,尋覓山中奇花異草。
入山後聽說淺粉色的單瓣木芙蓉,是下排灣族的象徵花卉,蔣老師與我趕緊四處尋覓,很快就找到好幾株滿結花苞的花欉,可惜只開了兩朵在高高的枝頭上,手機的攝影級數拍不出效果來,正感遺憾,眼尖的蔣老師,在另一頭拍攝到一種罕見的「牡丹荷花」,雍容華貴的複瓣花形,正孤芳自賞地盛開在小路旁。面對這些深山的好花,不禁讓人想起了王維的〈辛夷塢〉:「木末芙蓉花,山中發紅萼。澗戶寂無人,紛紛開且落。」 好花正好配上好詩。而校園與山中人家種植的「九重葛」、「瑾花」、、「砲筒」(校長剛教我辨識的)等花,也都生氣勃勃花葉葳甤的展顏,就一起附圖展示,紀錄這起美好的邂逅。
荷花:蔣妙雨攝影
教學內容
今天中、高年級上課,前一日低年級班對針線的陌生反應,讓我察覺當初設計的課程可能有些難度,於是臨時將網繡的繡法做了調整,於是形成了一個怪現象,昨日低年級試做複雜的,而中、高年級反而學做簡單些的圖案。
這個圖形與前面解說的一樣是三角形架構,只是三角形裡面的圖案,改成平行線條,這樣對初學者來說容易多了,所以這課堂相當順利,人人都能完成圖案,而且繡了兩片。 兩繡片內夾絛繩,變成墜飾,學生各各開心。大部分的學生再接再勵,再加繡兩片,做成項鍊。繡成之後,有說要送給媽媽,有說送阿嬤的,天真可愛的話語此起彼落,歡笑滿教室。終於他們自信的笑了,我也就鬆了一口氣。
11月26日(周四 )– 強風陣雨氣溫猛降
山中天氣變幻很大,先是豔陽高照的三天大晴,讓人 可以悠遊山中,到處觀賞高山美景與花草奇葩,接下來的兩天,冷氣流帶來夜雨寒風,把寬約一米半的校舍屋簷走廊全打濕,一會兒又吹乾。麵包樹的
枯葉趴在走廊,被風吹得喀喀作響的到處移動,像似到處亂跑的小怪獸。這個新經驗,才讓我瞭解了蘇東坡的「夜來風葉已鳴廊」的句子。此時 習慣溫熱氣候的蚯蚓、盲蛇、各類怪異小昆蟲;如竹節蟲,還有樹蛙、小毛蟹等,都來走廊避寒雨,讓人頗為意外的,常與之不期而遇,對都市人的我來說甚是奇觀。
教學內容
今天的課程在高士分校,早上與四林長青社,下午與四林小學全體學生上課。
這件長青社的習作,也可算是「網繡」的一種,它是一種「空心扣」(針只在布面上繞,並不往布的背面刺針)的繡法。布面上最外一圈先縫「短直針」,之後以「拉梭」
繡法來繡製,一圈一圈的繡下去,便能完成。這是個看起來複雜,知難行易的繡法。整個製過過成圖解如下:
圖1→圖2→圖3 →圖4→圖5→圖6
→圖7
→→
圖8 圖9 圖10
圖示解說
圖1: 現剪一條紙版,用椎子椎出預定的「圓的半徑」,然後在紙板上畫出一個圓。
圖2: 均分出預備繡製的幾個點。按照均分點用筆畫在布上
圖3: 在均分點上繡「短直針」。
圖4: 由均分點之內出針。
圖5: 出針後穿過均分點,拉出繡線,繼續繡穿梭來繡下一個均分點之繡法,稱為「拉梭」繡法。
圖6: 每個第一排均分點都繡一針「拉梭」繡法之後,
圖7: 引針下去,然後往內繡第二排的拉梭繡。
圖8: 若均分點排列較鬆散,可繡製得快些,但針腳不密實。
圖9及 圖10: 均分點之鬆與密繡製出來的圖案,各有千秋,但看個人所好,不必評比。
課後感想
這堂課只有四位奶奶級學員,但是四林的老師卻出動了不止四位,再加蔣老師與我,六、七個人侍候四位老人,忙著給她們穿針引線、畫均分點,再幫忙繡,幫忙打結、穿絛繩、做成項鍊,
下課鈴響之前奶奶們各個眉開眼笑的掛個項鍊,都說要帶回家送給孫子。之前的課,小學生們說作品要送給奶奶與媽媽,而奶奶們則說要送給孫子。祖孫情深,可見一斑。
午餐與下午四林小學的課堂
早上出發到分校前,周四「麵包日」的念頭一直在腦子裡發酵,醞釀出誘人的香氣,不自覺得就走向廚房去一探究竟。這時遠遠的來了一部小貨車,送來板豆腐和青菜。走到用餐平台,看到土竈
已升了柴火,廚房的大鋁盆蓋著雙層厚布,裏面有揉好的,光光亮亮的麵糰,尚待膨大,等著看製麵包的過程似乎過早。到四林之後完全忘了麵包一事,等到中餐喝了豆腐湯,吃了炒青菜,正想著兩校菜色
如此的雷同,劉玫君 Maggie老師告訴我,「我們的中餐都是由高士國小的廚房送來」,難怪菜色與高士國小廚房相同。在此順便感謝高士國小的用心支援。
圖1 圖2 圖3 圖4
下午低年級與中高年級都有課,課程排到第八堂。我們循著不同年級,試教圖1,圖2,與圖3 的網繡圖案。
最先來上課的是低年級生,面對小小學生時 我的想法改變了,被他們改變。當我看到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童,坐在跟前,眼睫低低垂下專注的學穿針,卻怎麼也穿不進去時 我不得不改變我的教學初
衷。來到高士之前的夢想是,及早的介紹刺繡給小學生,讓刺繡早日在他們的生活裡生根成長,有朝一日刺繡便能普及各地,所以沒考慮太多,就急著一古腦的,要將刺繡傳遞出去。現在體會到小二的手可能還不夠靈敏。他們的小手還需練習相互協助,我不能太心急。這堂課應該改為手與心的協調,改成「自已完成穿針」的練習。為了刺繡,急急忙忙的幫著穿針,又急急忙忙的幫著刺繡,得出成績,也只是表象,不是真正的學習。於是我讓小朋友,練習把雙手的中指互相頂著,然後一手拿針,另一手拿線,多試試。這其間劉玫君老師與其他幾位老師都用心的幫忙指導,第一堂下課前她揚起帶線的針,對我展顏而笑,我也讚許的對她笑了。
中高年級的學生學過幾何圖形,心手協調成熟度高,很快就能安安靜靜的認真習繡。這時老師們稍有空閒,試做長青社團練習的圖4,這個看起來相當複雜的,空心扣網繡圖案。
註記
圖1與圖2的圓形布料均為徒手剪裁,剪得不夠完美。為讓學生在繡製前不需為剪一個圓而傷腦筋,也為讓作品增添美感,於是託請雷射工廠處理,才裁出現在使用的正圓布料。雷射剪裁需要定量製作,花費頗
大,雷射工廠,曄煜公司的老闆陳孟杰先生,知悉這是公益活動的教材,每次收費都減價優惠,特此提出感謝他的愛心支助。
品賞網繡
我曾在拙著與演講中多次談到網繡,網繡的幾何架構層出不窮,因此討論的範圍一再擴充,目前我的書上雖列出12種之多,尚不敢定論就只這些種類。此次我們教學示範的網紋小巧可愛,擔心觀者以為網繡只此一隅,而輕忽了網繡的風采,特此例舉幾種不同的架構,以供清賞。雖未能概全,希望多少透露網繡的美。日後若再看建築窗櫺圖案,或讀到版畫印刷的圖案,就會知道這些都有類似網紋的裝飾,於是就能瞭解刺繡在生活之中,與其他藝術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。學生們由刺繡入門,打開眼界之後,便能學會欣賞藝術與工藝美術的美。
意外得到小餐包禮物
早晨懷著麵包日的惦記出門,晚上八點半剛由四林分校回到本校寢室,喜出望外的見到王校長殷殷提了兩袋傳說中的小餐包來訪,妙雨老師和我見了早被預告的美味餐包,一下子就把摸黑開車趕路的寒意,和暗夜迷路的小小緊張情緒都拋到九霄雲外。趕緊為校長泡茶,準備水果接待,並報告這幾天的上課心得。校長關切了課程後,還宣佈一件令人興奮的事,那就是族群的刺繡達人與村長夫婿將帶著自己的繡品與收藏的服飾,於隔天早上來訪。這意外隆重的安排,簡直是超大禮物,我們趕緊沐浴更衣,儘早就寢,養足精神以待天明的到來。
11月27日(周五)– 清晨陰雨午後放晴
刺繡達人與早上高士長青社團的課程
早上刺繡達人的拜訪帶來了許多件,排灣族特有的衣裳、佩飾、和繡片,還有幾件「戳紗」,與「十字挑花」針法的新繡作品。傳承的刺繡件件精美,且富有族群的宗教信仰與生活習俗的特殊意義。她說她的繡是向前輩學習並透過收藏繡品揣摩而來,難怪作品細緻精美,且充滿族群智慧與歷史意涵。約莫一個小時的談話,她解說每件服飾繡品時,我都細細筆錄,蔣老師則影像紀錄。我們發自內心讚歎,除了她以外還有誰能如此仔細,以繡來紀錄族群的生活習俗呢。
在此我很想將所有的圖案影像展現出來,圖文並茂的解說排灣族的傳承故事。然而這些珍貴資料皆是這位刺繡達人的辛苦收藏,與辛勤黹繡。這些豐美的資料,應該留待她將來舉辦一個極有意義的展覽,出版一本精美的專輯的時候再來發表,此時我不宜提前公佈。現在只能先展示一幅細紗地十字布紋上「戳紗針法」的細緻,讓大家體會排灣部族不畏困難的刺繡精神。
圖: 百年前的排灣族刺繡。藉著光線照射方能看出細紗布地的細緻,與繡製密實的工夫。
早晨的長青社課程
繡得出色,歌喉也好的刺繡達人主動來幫忙長青社團的課程。她先帶動唱幾首排灣古謠,把老人家的精神鼓舞起來後,接著幫忙翻譯解說如何刺繡,族中老人於是進入狀況,熱熱鬧鬧的繡作起來。
刺繡的理想主義
一會兒陳文瀚老師帶著相機步入教室,先做攝影紀錄,然後訪談筆錄我們這周來的刺繡活動心得。藉著陳老師的訪問,我重申刺繡課程的用意是在,鼓勵學員自我完成作品;透過簡單易學、容易完成的作品,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。期待經由刺繡步驟的秩序感— 即經常預想刺繡的下一步該怎麼做時能產生類比作用,帶動學童思考平日做事的先後秩序。與陳老師訪談之時,我們也聊起為何要到處傳播刺繡的緣由;刺繡是我個人生活的重要因素,我盡量做好刺繡是應該的,但從未做過刺繡的小學生們,為什麼也要跟著我用心做刺繡呢?人們常言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,那麼心有刺繡為寄託的孩子也一樣不會變壞。這麼說是不是太理想主義了? 總之,我希望做個實際的生活實驗,相信今天播種於小學生心靈裡的刺繡教育,有朝一日定會生根發芽,結出豐美的果實。
下午的課程
下午全校學生陸續回來上課,這已經是他們的第二堂課,領悟力高的學生不需教導已能製作色彩繽紛的繡品。高年級生繡好後,紛紛到縫紉機前,跟阮志軍老師學習車縫。潘玉莉老師下午也來關心刺繡課程,我便把帶來的近千片的小圓繡布,針與線,和十幾陀的結繩線,一起交給潘老師,置於資源教室的工具箱。
感謝
村長來訪時跟我們解說「高士」是排灣語KUS KUS 的譯音,是「勤勞」的意思。勤勞辦學的高士國小的校長與師長們,不畏增添麻煩,接納我們的刺繡播種計劃,並在各方面不辭辛苦的幫忙,讓教學工作圓滿達成,
在此竭誠感謝,期盼後會有期,並珍重再見。
感謝王英明校長的熱忱接待,與長達半年的不斷聯絡。
感謝杜詩韻主任借閱兩本排灣族專書,增進我對排灣族的理解。
感謝巴念祖老師,陳文瀚老師的書信聯絡。
感謝飛,林老師的義務幫忙,及所有老師的協助。
感謝蔣妙雨老師開車辛勞的載我往返,並協助教學。
以下是兩校學生與長青課程的上課情形,照片由陳文瀚老師,蔣妙雨老師與我共同提供。我在此就不特別標註每張照片的攝影者了。尚有許多上課情形的圖片,將另外以光碟拷貝寄送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